其他
20年!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
在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携手走过20年合作历程之际,4月28日下午,双方新一轮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以线上线下方式隆重举行。
索尼娅·莱顿-科内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致力于通过严谨专业的科学研究,推动气候行动和环境政策制定,而与同济大学的伙伴关系正是其在中国及亚太地区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迎来20周年之际,双方共同掀开合作新篇章,携手将合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希望双方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在全球环境展望、气候变化、循环经济等全球重大问题上展开深入合作,服务可持续发展议程。
毛丽娟表示,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希望同济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国际化特色,持续深化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交流与合作,引领带动国内外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相关合作,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共同签署《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合作协议》。2007年,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同签署校级框架合作协议。此后,双方于2012年和2016年续签框架合作协议,并于2020年签署“同济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伙伴计划”专项协议。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中国经验”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回望20年合作历程,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成果可圈可点。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济大学携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着力培养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亟需的大批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特别是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留下了鲜明的同济印记。
部分成果报告图(上左一《中国-联合国环境署-非洲环境合作项目——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上左二《绿色的山、蓝色的城市、非洲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方法》、上左三《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青年版》、下左一《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国际良好实践原则》《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
创新合作模式,巩固拓展“局校合作、校企合作“。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科技,推进同济大学相关学科建设,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气象局共同建设中国气象局上海城市气候变化应对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立足长三角城市群,积极探索跨学科合作攻关途径,围绕城市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问题,协同攻关辐射华东地区,在“城市气候变化检测预估” “城市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城市气候变化应对”三大方面取得科技创新成果。实验室将继续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建设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为目标,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协同发展。同时,与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科思创-同济可持续发展教席“,共同推动中国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教育、学术研究与合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首批已完成24个研究项目并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论文。
非洲水厂规划图
负责人表示,面向新征程,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南南合作,以产出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为目标,深入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治理、化学品和废物、资源效率等领域高水平交流,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勇毅前行。
相关链接:20年!合作共赢,好成绩
来源:新闻中心、外事办公室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